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檔案研究法專題
Seminar on Archival Documentary Studies 
開課學期
104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政治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朱浤源 
課號
PS7585 
課程識別碼
322 M505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科研601 
備註
政治思想。
總人數上限:12人
外系人數限制: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2PS7585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授課教師: 朱 浤 源 教授

人類科技文明史與生活文化史之所以能夠維繫、傳承甚至發展,主要原因就在人的智慧能夠積累。口傳或檔案是使人類成為「萬物之靈」,最重要的兩種工具,前者至少有幾萬年、後者約四、五千年。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;做研究時,無可或缺的兩大類資料。

1.口述歷史的優點是:主訪的人可以「撿現成」。但是,口述歷史也有許多缺點:第一,其內容較主觀,通常會產生三種難題:1.講述時,會「因時因地制宜」,沒有完全一致的內容,而且2.主訪者會偏向受訪者本人;但是3.在紀錄時,會偏向紀錄者(含主訪者)的理解。第二,內容不完全固定,也值得注意:主訪者記憶的能力,絕不可能百分之百精確,而且,其內心的「盤算」、時代環境、週遭氣氛都會對內容產生影響。易言之,不同的人,或在不同時間去訪錄,所提問題也會不同,受訪者所回應的說法,可能就不相同;

2.檔案的歷史價值與客觀價值,但是在本校似乎沒有人開課,從方法論上加以系統探討。
相對於口述歷史,檔案的精確度與客觀性,都較高。一般人嘴上說的「檔案」,通常指有特定時間與空間的政府公文書、是人類政治活動的文字紀錄。它是客觀存在的,它不像口述歷史,其內容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有變化。事實上,則公司行號、宗教、同鄉、宗親、同學等許許多多社團,也有檔案;個人也可以有檔案。由於其內容是固定的,它的歷史的以及科學的價值,基本上高過口述歷史。在研究上,學術中人一般而言,更重視它。
但是,過去二十多年以來,在「藍」、「綠」意識形態互鬥的矛盾當中,有許多學者,不但沒有接受檔案的科學性與客觀性最高的事實,而且反過來批評檔案,否認其為研究或寫文章的最佳憑藉。而視其為統治當局的工具,由統治者加以「主觀」製造,其中佈滿「陷阱」。
本課程以一學期的時間,引導學生首先接觸官方檔案,其次接觸政治人物的個人檔案。其重點、進度以及目標如下:
課程重點
1.了解個中的奧秘,其中包含對有關方法、要領、優點、缺點之深入介紹;
2.訪問檔案館,閱讀檔案的規定,知道收藏與申請閱覽檔案的制度;
3.打開檔案,親自體會當年政府內部人員,為了解決當代問題,所進行的政策之決定與執行的過程;
4.指導同學,依其興趣,找出某主題,並試作檔案研究。
課程進度
課程進度之重點:
1.理論講述(為期四週):將講授者二十多年以來進行檔案研究的心得,從方法學的觀點加以介紹,並與研究生討論,作為初階。
2.訪問:同學與老師共同挑選若干主題,組織成參觀團隊,訪問故宮博物院、國史館、黨史館、檔案管理局等機關,親自參閱官方檔案,訪問臺北市政府二二八紀念館,親自參閱美國副領事George Kerr個人檔案。使一般政治學系同學十分疏忽的檔案研究,進入兼顧理論與實際的第一?,作為第二階。
3.實作:訂定主題,帶領學生,前往指定的檔案館,申閱檔案,實地演練,使深入體會箇中要領及其巧妙,作為第三階。
4.綜合檢討(為期5週) 

課程目標
課程目標
1.了解檔案研究法對學術研究的貢獻:自古以來重要經典的依據。
2.懂得研究檔案的方法:
(1)如何找到檔案
(2)檔案的種類
(3)發文者、受文者、以及其發出時間與接獲時間的確認。
(4)公文(檔案)製作的程序。
(5)如何看出當年發文的動機、收文之後如何傳遞、呈報與批示等,在在都需要一些要領。
3.知道檔案研究法的要領、困難所在、要解答的問題為何等等
4.清楚檔案研究法的優點
5.認識檔案研究法的缺點:官方的觀點以及隱晦等
6.實際操作檔案研究:根據主題深入探尋
7.繳交檔案研究的實作成果
經此三個階段、七步驟兼顧理論與實務的講解、操作與檢討,使修課同學不只自己會操作,而且也初步懂得判斷坊間檔案研究作品優缺點的方法,有助於對政治、行政更深入了解。

 
課程要求
課堂發言表現(理論探討一) 10%
指定作業:閱讀心得報告(理論探討二) 20%
期中報告:(實作一)學術的準備與速紀錄 30%
期末報告:(實作二)紀錄、校訂與初步完成 40%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星期二下午一時至三時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參考書目:
(一)方法學、目錄學
1.張樹三,《檔案學概要》,臺北︰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,民94。
2.吳銘能,〈檔案與口述歷史之間:口述歷史文字更動與二二八事件研究〉,民96,16頁。
3.利用美國政府檔案的方法:朱浤源,〈「美國軍事情報:中國之部,1911-1941」檔案目錄編輯商榷〉,《現代中國軍事史評論》,期2,民國76年10月,12頁。
4.利用英國政府檔案的方法:朱浤源,〈英國「國家檔案館」(Public Record Office)收藏有關中國史料初步調查報告〉,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》,期1,民國75年3月,26頁。
5.《二二八事件檔案目錄彙編》,臺北︰檔案管理局,民94。

(二)範例與資料
1. 清代《中美關係檔案》(10冊),臺北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。
2.《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》(6冊),臺北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民86。
3.《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》(18冊),臺北︰國史館,民97。
4. 谷正文,《白色恐怖秘密檔案》,臺北:獨家,民84。
5.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外交檔、經濟檔。

(三)授課教師的作品舉例:
1. 利用地方政府檔案:〈略〉。
2. 利用故宮博物院軍機處檔案:〈小政府治大社會:明清之際廣西的個案研究〉,《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》,台北︰中央研院近代史研究所,民國77年8月,35頁。
3. 利用孫立人將軍紀念館檔案:《孫立人言論選集》(編輯),台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民國89年11月,438頁。
4. 利用總統府、監察院、國防部、及桃園醫院檔案〈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「匪諜」案〉,《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》,財團法人補償基金會,民90.5.20,26頁。
5. 利用刑事局、奇美醫院檔案:《槍擊總統?》,台北:風雲論壇,民93.6,282頁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發言表現(理論探討) 
30% 
 
2. 
期中報告:實作一 
3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:實作二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檔案產生的程序基本特質、分類、價值與檔案館種類與管理 
第2週
3/01  數位科技與檔案管理,4次訪問的確定 
第3週
3/08  訪問國史館,當場熟悉中華民國檔案之大部分類 
第4週
3/15  個人檔案舉例George Kerr(美國副領事):
參觀臺北市政府西大門右邊2樓探索館與當場討論 
第5週
3/22  1、討論中華帝國檔案之大部分類、上網訪問故宮博物院
2、黃種祥老師演講二二八研究成果中,有關檔案使用方法之比較、研究與分析。 
第6週
3/29  訪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(2小時):
從中華帝國到中華民國的繼承與/或斷裂 
第7週
4/05  放假一天 
第8週
4/12  討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之檔案:
從中華民國回觀中華帝國 
第9週
4/19  課堂集體討論:綜合報告,並由同學各自初步選定專攻主題。上網熟悉政府徵集之檔案以及政府檔案之細部分類。向檔案管理局申閱檔案。 
第10週
4/26  從監院調查報告年表再論檔案主要分類,及與研究之間的連結之法 
第11週
5/03  各自依據學術興趣,確定專攻主題,並展開研究與撰寫。 
第12週
5/10  訪問檔案管理局,並當場閱覽經申閱檔案。 
第13週
5/17  閱讀檔案的技巧與了解相關知識:師生舉實例討論(報告與討論之一) 
第14週
5/24  報告與討論之二,校勘的要領:深度閱讀公、私檔案 
第15週
5/31  師生專題研究示範與報告與討論之三。 
第16週
6/07  舉實例重新檢視檔案以勘定真偽的方法與要領與討論之四 
第17週
6/14  討論之五:總論學期報告研究與撰寫方法